自知而不自见的成语故事


自知而不自见

拼音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

基本解释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见:自我显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德经》:“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暂未找到成语自知而不自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知而不自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度日如岁 宋·周邦彦《霜叶飞》词:“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
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天旋地转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反复无常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光前耀后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结党营私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