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床及肤的成语故事


剥床及肤

拼音bō chuáng jí fū

基本解释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处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暂未找到成语剥床及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剥床及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服低做小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痛不欲生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治丝益棼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束手无策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