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国维的诗 > 点绛唇·万顷蓬壶

点绛唇·万顷蓬壶

[清代]:王国维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点绛唇·万顷蓬壶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里飘渺的蓬莱,在梦里我坐一叶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岛屿中盘桓找寻神仙。其中必有到达仙山的道路。

海面上倒映着神山仙阁,随波而显得层层叠叠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锯剖开一样,连系舟的地方都没有。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蓬壶:即蓬莱。

萦回:盘旋往复。

层层俯:楼台之水中倒影。

断崖:陡峭的山崖。

停桡[ráo]处:可以停船登岸之处。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6-49

点绛唇·万顷蓬壶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05年,当时正处于中国新旧交替的时刻,国内的知识分子们渴望开辟未来,但又不得其门而入,王国维也像这些知识分子一样感到迷茫和无助,所以就把这种迷茫寄托于梦境与仙境之中抒发出来。

参考资料:

1、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9(5)

点绛唇·万顷蓬壶鉴赏

  王国维的这首《点绛唇》词借梦中寻仙,来表达内心的彷徨与焦虑。

  王国维这首词,就是以纪梦的方式写对蓬莱神山的追求。“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虽然只是简单的叙述,但字里行间已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发。“蓬壶”已经是无数前人历尽千辛万苦也难以长到的仙岛,“万顷”又是一个茫茫无边的广大区域;而“梦中昨夜”是多么短暂仓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轻微。这是远大、艰难,与仓促、简陋之间的对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坚强与实力之薄弱。“索回岛屿。中有舟行路”是已经进入神山海域,在群岛之间穿行,目标近在咫尺。这两句,让人感受到一种经过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接近目的地的兴奋和对继续有新发现的渴望。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就是新的发现,这是写神山仙阁及其水中的倒影。这首词写层层楼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种光怪迷离的感受。这种感受,与梦的环境是相合的。“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就像用一把天工开物的大锯把高山纵向锯开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说向上攀登,就是一个可以系缆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谓“天道幽远难求”,从希望到失望,从坚持到困惑,虽说只是一个梦,但它写出了一个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实的心理历程。

  这首小词就以纪梦和游仙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可望而不可及,内心的痛苦与焦虑。

王国维简介

唐代·王国维的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共有诗(136篇)

猜你喜欢

五色鹦鹉

明代张穆

东溟千万里,诚许鸟中英。岂不能言累,徵从慧业生。

撩人低婍妮,饥啄谢凭淩。地僻无谈客,青窗感友声。

读公羊传四首 其四

宋代张方平

亲亲自祢率,恩礼有等节。虽云王父命,天性何斯绝。

奈何彼卫辄,父子相倾夺。此而义可与,人伦固隳灭。

送陈宜山廷尉奉召北上

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见宜山子,到我来时作别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风浪各方天。

可堪插翅随凫翥,不尽挥弦送凤骞。北斗瞻依意何极,贯城应在五云边。

为杨孝廉梦符题钱三维乔秦中画册即寄维乔

清代洪亮吉

何时得入函谷关,放笔即落终南山。南山连绵画不竟,拔取一峰来入镜。

胸中有山即有楼,下笔有川兼得舟。岂惟山水色不别,楼上客醉疑眠鸥。

又诗二首

唐代马湘

省悟前非一息间,更抛闲事弃尘寰。徒夸美酒如琼液,
休恋娇娥似玉颜。含笑谩教情面厚,多愁还使鬓毛斑。
云中幸有堪归路,无限青山是我山。

留别邓升仲三首 其三

明代黎邦琛

与子周旋久,幽栖借一枝。才名人共妒,贫贱尔偏知。

鸡黍终言晤,莺花自岁时。谁怜风月夜,相忆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