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登凉州尹台寺

登凉州尹台寺

[唐代]: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登凉州尹台寺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塞外苦寒之地,直到三月春半时,梨花才开始绽放。

于是我同寺中的老僧吃完饭,又登上了夫人台。

那清越的歌声令白云停遏,那优美而淡雅的琴韵像清风飒然吹过一般。

我也应该倒骑着马,像山公那样酩酊大醉而归。

注释

因:副词,于是。

更:复再。

云不去:典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山公:即晋山简。

登凉州尹台寺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十年)春季。诗人于梨树花开时节游尹台寺,登夫人台并听人高歌,深为其陶醉,只觉得可“倒载”而归。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190页

登凉州尹台寺鉴赏

  这是一首极具情趣的塞外踏春诗。全诗从三月春始至、梨花迟迟开之景入手,给人以奇异惊喜之感,让人不由对漠北温馨的一面倍感心怡;于是诗人登山赏花,遂入禅寺,得见寺中古迹;然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潜心品味“只应天上有”的绝妙韵律;最后以古人放达、游牧的故事中衬托自己此时此刻陶醉其间的心情。诗文在意兴盎然的情趣中结束,读来仍感余韵绵绵,结尾一联与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共有诗(374篇)

猜你喜欢

独坐七首 其七

明代黄衷

请药东街质弊貂,五情炎火一时消。至今捧履无孺子,竹杖何曾过圮桥。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

宋代宋庠

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

须知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构厦时。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

元代方回

我家黄山百里远,两峰插天翠如剪。

归心久落故溪云,柁转不由船不转。

从刘殿院借书

宋代沈与求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愿借牙签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秋思

宋代释斯植

雨过山城日又西,西风一阵木犀开。

莫将心事凭秋雁,恐带边愁入梦来。

看花回 记少年事

清代杨玉衔

草草庖厨着意莹。盘盎寒生。携锄种菜荒田,认桂枝、量记窗棱。

少年无赖事,回首分明。老觉岩阿有旧盟。鹤友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