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象山下刘权家简澜上人
[清代]:郭第
我宿象山下,薜门潮一湾。
为寻焦隐君,太山今又还。
田家恐漂麦,扰扰趋林闲。
白发一老翁,倚树遥相扳。
把臂一问之,颇觉开心颜。
呼儿摘韭花,携筐弄潺湲。
粉蝶不妨雨,乱飞绕双鬟。
土壁积檐溜,苔藓成斑斑。
浊酒无劝酬,满饮歌南山。
心将平等观,身已离尘寰。
忽怀古祠下,老僧应闭关。
明日渡江去,慈云相对间。
我宿象山下,薜門潮一灣。
為尋焦隐君,太山今又還。
田家恐漂麥,擾擾趨林閑。
白發一老翁,倚樹遙相扳。
把臂一問之,頗覺開心顔。
呼兒摘韭花,攜筐弄潺湲。
粉蝶不妨雨,亂飛繞雙鬟。
土壁積檐溜,苔藓成斑斑。
濁酒無勸酬,滿飲歌南山。
心将平等觀,身已離塵寰。
忽懷古祠下,老僧應閉關。
明日渡江去,慈雲相對間。
唐代·郭第的简介
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诗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山书院志》《蓬岛郭氏家谱》。
郭第共有诗(6篇)
明代:
张穆
东溟千万里,诚许鸟中英。岂不能言累,徵从慧业生。
撩人低婍妮,饥啄谢凭淩。地僻无谈客,青窗感友声。
東溟千萬裡,誠許鳥中英。豈不能言累,徵從慧業生。
撩人低婍妮,饑啄謝憑淩。地僻無談客,青窗感友聲。
宋代:
王称
完山有鸣鸟,其声一何哀。死别徒已矣,生离当告谁。
圣人出应期,玉烛耀九垓。三殇无怨苛,四表罔不谐。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别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聖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殇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宋代:
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屡往来。
豪气虽存谁复识,形容变尽鬓皑皑。
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複識,形容變盡鬓皚皚。
:
黄松鹤
空谷人来续旧游,一函诗墨古徽州。惊潮竹影玲珑透,锁石桐烟澹宕浮。
直与此情磨岁月,聊将小语记春秋。寒斋就我生颜色,十笏云山眼底收。
空谷人來續舊遊,一函詩墨古徽州。驚潮竹影玲珑透,鎖石桐煙澹宕浮。
直與此情磨歲月,聊将小語記春秋。寒齋就我生顔色,十笏雲山眼底收。
宋代:
陆游
孔明百亩桑,景略十具牛,岂无子孙念,饱暖自可休。
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三月叶暗园,四月葚可摘。
孔明百畝桑,景略十具牛,豈無子孫念,飽暖自可休。
種桑吾廬西,微徑出南陌,三月葉暗園,四月葚可摘。
:
王惟一
大道古今一脉,圣人口口相传。奈何百姓不知焉。尽逐色声迷恋。在迩不须求远,何消更遇神仙。分明只在眼睛前。日用常行不见。
大道古今一脈,聖人口口相傳。奈何百姓不知焉。盡逐色聲迷戀。在迩不須求遠,何消更遇神仙。分明隻在眼睛前。日用常行不見。